fbpx

[跟著教練學管理] 專案經理的下一步 – 從管理到領導

撰文◎ 教練文化專家/康士藤教練 林祖威 Wesley

  專案經理一向是企業組織內部的橫桿--貫穿各功能部門,結合有形人力物力與無形智慧資源,提供達成明確的目標產物(產品或服務)。扮演專案經理的角色,有著不同於部門功能主管的挑戰,第一,沒有長期指揮權(人員多為編組調動,專案結束多歸隊)第二,沒有專家權(各組員擁有不同專業,經常組員才是領域專家)第三,沒有豐富管理經驗(很多是初出茅廬的MBA)第四沒有參考權(國內科技公司多用資淺有幹勁的人員擔任專案經裡)。這些狀況都是一個專案經理經常面臨的挑戰。

  回顧一般功能主管的養成歷程,他/她在組織歷練過程,經常是專長先受到賞識(專家權),然後進階到管理職位(指揮權),此時第一個管理的挑戰出現了(即專家與管理者的落差),於是他/她會開始學習相關管理議題(如去進修EMBA),然後(幸運的話)從基層到中階主管到高階主管累積經驗。當開始接掌跨功能的部門時,一個新挑戰就是原來的專家權逐漸失效(甚至發現過去某的管理經驗也不管用,想像一下管會計部門與生產單位或研發單位的差異),此時他/她會發現領導力正是補足管理之不足。這也是領導力課程為什麼特別受到資深或高層主管的青睞。

  對比專案經理的養成來說,新手專案經理幾乎都是憑著一腔熱血(也就是相對功能部門主管,專案經理的陣亡率高多了),用時間換取經驗(所以專案經理的PM經常就是指下午場的PM)。這些最接近現場的“黑手”經驗,往往是依憑組織文化與專案而相依相生,寶貴在實戰累積而來,缺點就是僅限“本地”有效。也因此數年來,專案管理師執照(PMP)如雨後春筍(目前台灣PMP人數已近13,000-超過英國德國)。

  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導讀指南(PMBOK)提供了九大知識範疇與五大流程(我暱稱為九五之尊),做為專案管理共同平台,提供有效明確的系統化與共同的語言,因此成為專案管理者的取經聖地。但如同大學EMBA課程的廣泛設立,明茲伯格在著作“MBA≠經理人”或策略大師司徒達賢都呼籲管理教育必須回歸管理工作的本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另一本“經理人的一天”一書)。我個人認為要回歸的本質就是如何領導眾人。

  比較起來,專案經理一開始就強烈面對到領導這個議題,換言之要存活下來,必須提早學習相關議題。如果你同意專案經理應該將領導放在較高的優先次序,接下來的問題是學什麼?怎麼學?

  首先釐清學習的目標就是它是否有助於你工作上有形的幫助(而不只是更多知識的堆疊),這也是檢視所有學習的唯一標竿。與其說學習領導,不如說是領導力,更能彰顯學習所要應用。領導力的理論與應用也是一項顯學(Amazon上已經有十萬本書籍的書名掛上“Leadership”),同樣帶給初入領導叢林的管理者帶來迷惑。

  本文是一系列關於領導力的探索,尤其關注到專案管理的應用層面,然而不僅專職專案經理,只要你要帶領橫跨功能部門的專案,甚至只要是管理眾人(團隊)的主管,都是期待受益的對象。

 

文章出處:經理人

 

作者介紹

教練文化專家/康士藤教練 林祖威 Wesley

教練文化專家/康士藤教練 林祖威 Wesley

 

林祖威教練同時有PMI專案管理證照與ICF企業教練證照,是少數國際教練聯盟所認證的合格教練中,具有專案管理背景與帶領研發團隊的經驗,曾擔任多年高科技公司的新產品發展部門主管。 擅長使用引導(facilitation)、教練 (coaching)、行動學習 (Action Learning) 不同工具,發展人才訓練與協助團隊解決問題。有效建立團隊與帶領溝通流程, 經由團隊解決問題與即時學習的過程,同時提高團隊當責與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