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人才發展總監 盧立軒 Estella
目錄
作為人才發展顧問多年,不分產業屬性、不論台商外商,常常會聽到人資夥伴或是高階主管在討論訓練需求的時候說:「我們希望公司的中階主管要更具備策略能力」、「商業競爭這麼激烈,我們希望公司的員工都能培養出策略的高度」。在一對一教練的時候,也會聽到被教練的主管說:「我老闆覺得我的策略能力不足,希望我提升」。聽到這樣的想法,我往往會先進一步詢問:「您所謂的策略能力是什麼?能否有更具體的定義或舉個例說明?」我聽到的答案往往是:「就是要看得夠遠夠長」、「就是要有全局觀、要從更高的位置來制定目標」。

策略思維能力?
聽到這些詮釋的方式,我似乎更能夠同理,這些被期待提升策略能力的人心中的困惑與挫折感。我自己還在業界的時候,曾被選拔進入一個人才發展學程,進行為期一年的重點培訓。我印象很深刻,當時訓練單位出了一道題,要我們提出策略能力的定義以及提升的具體方法。當時我的小組去實地訪談了許多公司的高階主管,包括總裁,請他們說說,他們所期待的策略思考能力、策略能力,到底是什麼?結果訪談了一圈,發現每個人的定義都很不一樣,雖然經驗豐富的主管們,也舉了不少他們親身經歷的實際案例試圖說明,但這些畢竟是他們的經驗,不是我們的,實在很難共感,當時還很年輕的我也是聽完更懵了。
經過許多理論與工具的學習、實務的觀察與探索,我現在終於對於策略能力的描述有一套更為聚焦且具體的邏輯。策略能力至少要從三個面向來定義:
- 搜集、整合、解讀資訊的管道;
- 制定目標、規劃方案的邏輯與考量;
- 溝通的架構,與透過溝通取得他人理解與認同的能力。
大家應該更想了解的是在這三個面向的具體作法,以下就一一分享。
搜集、整合、解讀資訊的管道
無論是要制定目標、解決問題、或是做出決策,資訊永遠都是很重要的依據。在自然的狀態下,若沒有任何刻意的舉措,每個人都是處於高度資訊不對稱的狀況,即便是組織中的高階主管也未必占有太多的優勢。問題是有品質、足以做為參考依據資訊從哪裡來?實務上,許多有一定規模的組織內部已經擁有很多的資訊,例如許多管理或業務相關的報表、營運相關的許多數據、客戶或員工的反饋、相關市場或競品的情報…等等。

然而這些資訊有兩個議題:第一,這些往往已經是落後指標,是過去發生的事。策略是向著未來的,將過去發生的事分析的再精闢,未必能夠呈現未來可能的走向或變化。第二,就我實務上的觀察,許多組織內部的人甚至沒有善用組織內已經存在的資訊。有許多報表但沒人在看,有許多數據但不懂分析,即便這些資訊再有含金量,也沒有辦法被善加利用。
在這個面向上,很關鍵的是要能夠積極找尋「活的」資訊。所謂活的資訊,包括:

找出規則
- 透過日常觀察,將組織內「正在發生的事」,尤其是「重複發生的事」highlight出來,透過分析或梳理,找到具有趨勢,或已形成特定模式的問題、痛點、機會點。比方說,當發現組織的離職率節節升高,缺人的時候就趕快補人,這並不是個具有策略性的決策。如果能夠梳理出近幾年離職案例的背後原因,根本從選、育、用、留等多個節點來制定能夠提升員工投入、強化從屬關係、優化團隊文化的舉措,來降低整體員工離職的比例,這就是個具備策略性的決策了。
掌握趨勢
現代員工往往被眼前的事綑綁,只會埋頭苦幹,與時間賽跑,卻忘了要抬頭看看。往外看,首先是看到自身角色與組織內其他角色、部門、單位之間的依存關係和彼此影響是什麼,所做的決策能夠考量到這些關係鏈的利益與風險,才是有策略性的。更甚,要看到組織外的市場趨勢、競爭者態勢、相關甚至不相關但可以借鑑的其他產業,現在的發展和動態是什麼,會對我們的組織造成什麼影響。

例如一位負責銷售公司軟體產品的業務主管注意到市場上許多公司都開始採用雲端運算的技術來提高效率, 他意識到如果他的團隊只是像過去一樣賣軟體產品,不及時了解並適應這個變化,就會錯過許多潛在的客戶和商機。為了更熟悉這個技術並將其應用到團隊的策略裡,他閱讀了一些產業報告、並刻意安排團隊與其他專家進行交流和討論,後續制定了能夠更有效展示公司軟體產品與雲端運算技術結合優勢的提案。

善用資源
善用組織內外部夥伴的專長與經驗。很多人往往都忽略了寶藏可能就在你身邊。組織多元性的價值就在於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思維邏輯、經驗歷練、特質優勢,若能善加利用,而不是抗拒差異,其實不需要每個人都擁有完整的經驗,也能夠產出相對完整的價值。
例如一家新創公司的行銷部門主管正在考慮透過社群媒體廣告和宣傳來提升產品知名度,但他與公司內的產品開發與客戶服務團隊交流之後,一位在內容行銷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同事與他分享了他們在先前專案中透過內容行銷取得的成果和教訓,不但有效,還能夠降低成本,於是他決定與產品開發團隊合作,撰寫關於公司產品特色和優勢的專業文章,並透過內部溝通平台分享給其他同事。他也與客戶服務團隊協作,將客戶的回饋和需求融入行銷活動中,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活的」資訊才有機會展現策略性。看到這裡也許你也已經發現了,策略性的本質涵蓋了廣度、彈性、與突破現狀的特點。如果沒有這一些,真的很難說服老闆你是有策略能力的。
下一篇,我將會繼續從制定目標、規劃方案的邏與與考量及溝通的架構 這兩個面向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策略能力。


作者介紹
康士藤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人才發展設計總監/首席顧問/講師
盧立軒(Estella)顧問擁有多年企業跨部門專案及市場策略行銷的實務經驗,包含規劃與執行亞太區策略採購專案、策略行銷訓練發展計畫、年度業務訓練規劃與執行、市場策略優化及創新計畫、供應商管理升級專案等。現為專職人才發展顧問暨講師,在人力資源發展的領域協助企業規劃及執行人才發展的各種項目,包括顧問案,訓練課程,教練案等。專長為領導力課程、人才評鑑、人力資源策略發展專案、職能建置專案、企業教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