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資深講師/教練 羅宇娟 Jan
目錄
科技的進化、思想與教育的演變,造成中生代主管與員工在和新生代員工一起共事時,常出現認知落差,導致合作、溝通上的困難。面對新生代員工的工作觀、價值觀,該怎麼領導與溝通,才能創造和諧的團隊、順順利利合作呢?今天就來和您分享跨世代領導與管理的心法,理解新世代工作者的3大工作觀,協助您化解「代溝」,有效領導跨世代員工,創造更美好的工作氛圍與成果。

看得出來 Paul 的沮喪,而他不是唯一面對新世代感到不知所措的客戶。隨著新世代漸漸成為就業市場主流,對於企業管理者所帶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環境的演進,世代之間的差異一定存在,但最好的解方,從來就不是彼此對立,而是互相理解、合作。
Paul 是多年的客戶了,所以他直接把困境一股腦倒了出來。Paul 擔任研發主管已經超過8年的時間,剛當上主管時手忙腳亂,所以找了教練協助他提升領導能力,近幾年在管理和部門績效上有著不錯的成績。
接著進入遠端工作的管理挑戰,因為公司的政策,起初員工的配合度及互動過程都還算順利,但在這段期間,部門中的新員工出現高流動率以及互動上的困難。例如:
- 不即時回覆 LINE、工作進度無法掌握。
- Paul 心想最近解封,可以約大家一起聚聚,以增進部門的凝聚力,但新世代的員工們表示自己有其他的安排,不想在假日想工作的事。
- 當 Paul 以專業經驗告訴新世代員工,他提的方案行不通時,新世代員工們直接掛冠求去,因為覺得主管不給空間。昨天,又一個新進同仁提出離職申請,理由是覺得主管微管理,工作沒有意義感。
就這樣 ,Paul 一直在找人、教人,然後新人離職之間無限迴圈,讓 Paul 備感沮喪。所以 Paul 今天來求助:他到底該怎麼管理新世代?

「你是怎麼長大的啊?」我問了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但 Paul 馬上知道我的意圖。
「我當然知道我們的成長背景不同,所以,我們會有很多的差異。但是,我身為管理者,就是要為了部門的績效負責啊。而且手下二十幾個人,我總不能每個都客製管理吧?這樣我就不用做其他的事了。」
我笑了笑,但沒有打算順著他的想法走。
「所以,你要的團隊是什麼樣的團隊?」
「大家都知道目標是什麼,每個人都負起責任,一起努力的把目標完成,這樣對公司好,他們也可以多拿一點獎金啊。多賺一點錢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這樣不是很好嗎?」
「所以,他們知道部門的目標是什麼嗎?」我好奇的問。
「我都有說啊,他們應該知道吧?」Paul 遲疑了一下。
「他們知道這個目標對他們個人是有益的嗎?」
「這不用說也知道吧?」Paul 的遲疑更多了。
我不急不徐的拿起那杯溫暖的茶,品了一口,等著 Paul 自己繼續下去。
「我以為這些事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事,但我太理所當然了,對嗎?」
Paul 說完自己嘆了口氣,果真沒有讓我失望。
Paul 是個自我覺察能力高,而且勇於面對自己,因此,他的成長速度很快。
「你知道新世代和你的成長是有差異的,那你的理所當然,對他們而言也是嗎?」我乘勝追擊了一下,讓Paul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什麼。
「當然不是。好,來吧,我來面對新功課了,我要怎麼調整呢?」真不愧是身經百戰的 Paul ,一轉眼他已經調整好心情,預備成長了。
新世代溝通的第一步:透析新舊世代員工的工作觀差異
我其實不喜歡貼標籤這件事,但世代之間原先就存在著差異。不是好與壞的差別,而是因為成長環境、社會條件及教育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同。所以,提出差異,不是為了比較而是為了瞭解。
新世代有許多舊世代沒有的特質,而舊世代也累積了許多新世代沒有的養分,如果對彼此有更多理解,一起合作就能產生出精彩而亮麗的火花。
新世代成長於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快速回饋、方便高效、資訊多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因此影響了生活及工作觀:
1、輕、薄、短、小
十年磨一劍是武俠小說中的高手境界,但對新世代而言,十年只做一件事太沒道理了。手機迭代的時間是三個月,十年之間人事已非,更不用說人們的關注早已不在。所以能找到更快的攻略才是聰明的稱王之道。
所以,新世代其實和舊世代一樣喜歡快速解決問題,但是兩者的途徑不太相同。新世代選擇的方式是找捷徑,但舊世代信奉的是熟能生巧。所以,有很多的主管覺得我都已經教新人怎麼做最快了,為什麼他還是一直找其他人問?其實,新世代的人想找個方式跳過「熟能生巧」的階段,直接快速的解決問題。
給主管的建議
- 設定小里程碑:太遠大的夢想,對新世代而言是遙不可及的,為目標設定一些小里程碑,讓新世代看到自己努力的進程和軌跡,可以讓他們更有動力往前進。
- 給予資訊需要輕、短:新世代的知識多由短影音而得,很習慣知識的碎片化。因此,被養成需要什麼去找就有,不但唾手可得,而且懶人包快速的把資訊在短時間內講完。所以,當主管們和新世代溝通時,滔滔不絕,從頭細說,會讓他們失去耐心和專注,導致主管覺得我有說,但部屬就是沒聽懂。
2、理解與共融
教練,我的部屬跟我說:「我的手機摔壞了,所以我今天工作心情大受影響。」主管接著說:「我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中生代覺得手機是身外之物,但對新世代而言,手機就是全世界。因為朋友會找不到他,沒辦法追到好友的限時動態⋯⋯這些人際互動都在小小的框框裡,哪個是對的?都對,就不同而已,所以不需要用你的價值觀來評斷,只需要同理他們的心情後,再提醒他們工作的責任就好。
此外,對加班的看法也是,新世代覺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不想加班。中生代覺得加班是對自己工作負責的表現,所以加班做完是忠誠的表現。哪個是對的?看你用什麼角度。
因為時代的演進,科技的發達、人際關係的經營互動有差異,這是無可厚非的,想追求職業和生活的平衡,這也不是一件壞事,所以不需要用自己的想法來定義對方的行為。
給主管的建議
- 明確提出期待:如果你在意,就直接提出你身為主管的期待,例如:主管可以同理他的心情不好,但該要求的工作成效仍然要達到。不加班是一件好事,那能否找到一個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既可達成工作進度又可以不加班?找個方法雙贏吧!
- 以對話代替批評:花點時間對話,釐清問題並一起討論出改善的方法,不但能讓部屬感受到主管的合作精神,也開啟部屬和主管之間的對話習慣。有對話就會增進彼此的理解,切記不要單方面批評,或是以責備的方式應對。
3、工作的成就和意義感:
對中生代而言,工作是賺取生活所需的唯一途徑,因此為了養家餬口或是過更好的生活,需要忍受工作中的委屈。但對新世代而言,每家公司都在招聘,機會總是存在;就算不在公司上班,也有很多其他型態的工作,像電商、自媒體、直播帶貨、投資⋯⋯有多元的選擇可以謀生,不需要委屈自己。因此,對新世代而言,工作能給予自己成就感,或對所處的環境產生意義或價值很重要。
給主管的建議:
- 即時且具體的回饋:在達到工作目標時,別忘了暫停一下和部屬一起回顧、慶祝,並具體的告訴部屬他的貢獻。回饋,讓部屬知道主管有關注自己。不論好壞,都以具體的事實作為回饋的依據,可以讓部屬明確知道改進的方向。
- 個人化的欣賞:很多主管覺得部屬完成任務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需要多說這些矯情的話?我的回應都是:主管的欣賞其實是告訴部屬,這些行動是好的,可以多做或是繼續維持。這除了能增加彼此之間的關係之外,更是讓部屬建立信心的基石。當部屬遇到一些挫折或是需要調整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導致直接放棄或是離職。因此,花一點心思和時間,適時給予部屬個人化的欣賞,是新世代管理中重要的一課。
- 邀請新世代參與發想:透過邀請新世代加入討論或發想,能增加新世代的參與感和認同。在會議中多好奇、多傾聽,也許能透過不同的角度激盪出好的點子。
談了那麼多,Paul 用一種十分絕望的眼神看著我。
「這些原則很清楚,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執行,感覺很難。」
是啊,就像開了20年的計程車突然要改開大公車,一定會有很多的擔心,所以,我早就預備了對策。
到底什麼是新世代管理心法呢?讓我們從TCA的部屬發展與指導流程開始吧!
新世代管理心法:TCA部屬發展與指導
TCA 部屬發展與指導,是一段協助管理上手的流程,針對部屬的指導和培育,分為四個步驟:
T—Target,目標:對話的目的是什麼?
新生代需要明確、可清楚依循的指導目標。不但節省彼此之間的猜測時間,也讓自己不會一直不斷在錯誤的方向上經歷挫折。因此,清楚明確的目標,對於會談的效率和後續的追蹤都有很大的效益。
C—Clarification,釐清:用事例來說明或佐證
面對指導的目標,主管需預備明確的事例以佐證或是讓部屬有具體的案例,瞭解主管的期待是什麼。例如:主管希望部屬能改變某些不好的行為,就需提出自己搜集的第一手資料,讓部屬明白這些行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要讓部屬明白主管的指導並非空口說白話,而是基於事實。
A—Alignment,共識方案:我們一起找到雙方都認同的行動方案
主管和部屬要雙方共議、共識。主管和部屬原本就有能力、認知、執行能力上的差異,因此,強硬的要求部屬照著主管的方案執行,難免會有執行的落差,或是因為執行困難導致部屬直接放棄。因此,雙方的共議和共識就可以讓部屬照著自己的能力和步調往目標前進。
A—Action,行動:方案執行的後續追蹤
再好的計劃如果沒有執行就不會有成效,因此,執行就是關鍵。為確保執行的成效,定期的追蹤、給予回饋,就是確保成效的重要關鍵。
TCA實務、跨世代管理案例分享
小劉在團隊中的工作態度不佳,仗著自己的技術能力強,常常對其他人口出惡言。這天,Paul 在經過茶水間的時候,聽到小劉對新進同仁惡言相向,他決定要和小劉談談。
以個別化欣賞開啟話題
「小劉,我很欣賞你的專業技術能力很高,你花了很多的時間在鑽研和學習吧?」Paul 用了個別化的欣賞,開啟和小劉的對話。
小劉不確定 Paul 為什麼找他談話,但聽到 Paul 的開場,讓小劉放心一些,所以小劉得意洋洋的說:「我的確花了很多的心思在提升我自己的專業,希望能為團隊帶來好的影響。」
提出目標
Paul:「我今天找你來談話,除了欣賞你的專業能力之外,我也要跟你談談你的態度問題。我希望你能改變對他人口出惡言的習慣。」(Target,目標)
小劉:「我沒有口出惡言啊,是他們都不用心,所以,我才說了他們一下。」
Paul:「我相信你希望他們可以成長,所以,想用言語來刺激他們成長。但是,有些話已經不是刺激,而是傷害了。例如,那天我經過茶水間,我聽到你在教訓新進同仁,而我聽到你說他既然笨就要比別人多花時間自我提升,要不然就只會成為團隊的累贅。這麼說除了傷害別人之外,不會有激勵的效果的,請你調整。」(Clarification,明確的事証用來釐清/佐證)
小劉:「我以為這樣他們會努力一些,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提出解決方案,並持續追蹤
Paul:「我很肯定你想激勵他們的心,那我們一起想其他的方式來取代現有的激勵方式如何?⋯⋯(接下來, Paul 和小劉一起討論改善的方式及執行的行動方案。)」(Alignment,共識方案)
2週之後,Paul 找了小劉開會,追蹤行動方案的執行狀況。確認小劉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Action,行動追蹤)
聽完 TCA 的說明和案例,Paul 放鬆許多,帶著興奮和新鮮感開始著手設計自己和新進同仁的 TCA 對話流程。
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心裡不禁想著,新世代的管理的確是個挑戰,因為世代之間就是不一樣,但有人曾經告訴我,因為差異也會激盪出精彩。多一些傾聽彼此的聲音,多瞭解彼此一些,也許我們就能善用彼此的不同,激盪出美麗的火花。善用 TCA 的指導流程,協助雙方聚焦成果,一起完成目標,成為一個共融成長的團隊。
這大概是所有主管們的夢想吧!希望兩週之後,Paul 能開心的告訴我他實驗得到好的成果。
在夕陽的映照下,我帶著輕鬆的心情踏上歸途。
康士藤TCA部屬發展與指導課程,強化您的跨世代領導力
看完以上對新世代工作者的認知剖析,以及TCA部屬發展與指導心法,相信您對於新生代員工的想法、對工作的認知有更深入的瞭解,能夠使用更貼近新世代員工的語言與方式溝通,降低代溝對合作帶來的阻礙。
除了跨世代領導與溝通的問題,若您初任管理職,不清楚如何面對不同性格、能力、工作態度與認知的同仁,或是不知道如何把自己透過進修所學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落實,都可以透過康士藤的TCA部屬發展與指導課程,學習如何和同事清楚溝通、對員工因材施教。除了讓部屬能夠忠心跟隨,更能打造無障礙的溝通合作管道,藉此創造更盡善盡美的工作績效。現在就來瞭解康士藤TCA部屬發展與指導課程,加強跨世代領導與溝通能力!

羅宇娟(Jan )兼具企業教練與社工師身分,同時擔任高階主管多年,在大量組織實務議題與棘手個案經驗中,具備相當高的敏感度與高情商,不僅將教練技巧運用於無形,也擅長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及幽默詼諧的方式,讓學員易於瞭解並學習運用。簡單易懂實用性高是Jan 對課程設計的堅持。跨領域、跨專業的背景讓術與道互相輝映,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相關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