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林行宜
目錄

適才適所的用人哲學
人才管理時,建議的用人哲學為「適才適所」。但若從策略角度,看待人才招募管理,則得先「適所」再「適才」。
若以「蘿蔔坑」與「蘿蔔」分別代表「職位」與「人才」,則「適所」指的是先挖好期望規格的「蘿蔔坑」,再選放合適尺寸的「蘿蔔」,做到「適才」。
先找蘿蔔還是先挖好蘿蔔坑?

而為何得先挖好正確的坑,再找適合的蘿蔔入坑呢?
- 首先,組織的資源有限,得將之用於刀口上,確保資源有效運用。而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有個坑放錯了蘿蔔,不僅該職位將無法發揮其正常的功能與價值,也導致組織外頭合適的蘿蔔,無處安置。因此,必須盡量做到量身定制,否則,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 其次,策略講求天時、地利與人和。若組織策略規劃時天縱英明,看準天時(瞄準正確風向與趨勢)、佔盡地利(擁有絕對的主場優勢),唯獨,在人和部分,該到位的關鍵人才沒有到位,面對機會和優勢,也只能扼腕地徒負頻頻,將商機拱手讓人。
蘿蔔坑要怎麼挖?—建置正確的人才規格
至於,如何「適所」,建置正確的人才規格呢?系統常用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與輸出(Output)進行流程設定,而在人才規格的構思上,建議以終為始,由輸出(Output)開始著手,進行人才策略的推敲。


- 所謂輸出(Output),指的是最終期望之營運成果。組織制訂年度策略目標後,各單位將依據功能屬性,承接應達成的戰術績效目標,並確保各功能單位達標後,組織營運目標亦能達標。

- 而處理(Process)步驟,則指各功能單位的達標方程式。功能部門得規劃需進行哪些關鍵活動,才能做到所設定的部門目標。例如,銷售單位,需分別針對新客戶與既有客戶,制定開發與擴大需求的份額,以及對應的任務。研發部門,則從新產品與既有產品,擬定研發新品與改善設計的比例,並訂定重點專案任務。

- 最終的輸入(Input),則指各職位職等階層人力的佈局。彙整處理(Process)步驟的工作類型與任務,需要多少的關鍵人才資源,方能完成上述的工作量。而所需的人力資源質量,減去目前盤點擁有的質量,即等於需要對外招募的關鍵人才質量。
適才適所的人才策略
才能創造雙贏
當然,這其中,還有許多複雜的變因與狀況,例如,當組織因應變局,需調整商業模式時,原本的關鍵人才可能變得不適用,或需要培訓移轉,則需要人力資源的其他功能,搭配退場機制或培訓規劃。
重點在於,所有的用人策略源自組織策略,而求才策略得依循用人策略。在求「適才」之前,先理清「適所」的蘿蔔坑規格,才有機會讓新加入的蘿蔔,真正做到「適才適所」,能在正確的位置上,依其專擅領域發揮所長,共同達成組織目標,獲致組織與人才的雙贏結果。


林行宜(Bruce)老師耕耘人力資源領域近二十年,協助企業建立人力資源體制、發展人才培育機制,擅長融合多元教材工具,客製符合企業需求之培訓模型並轉化為學員容易吸收應用的素材,提升學習效率及效益。此外,基於多年在選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諮商與輔導經驗,能依據主題引導及舉例,搭配兼具幽默與溫暖的授課風格,營造愉悅互動的學習氛圍,讓學員深刻感受具生命力的教學體驗,激發正向與持續的學習動能。
相關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