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線上課程設計的關鍵思維

線上學習課程設計的關鍵思維

撰文◎內部講師培訓專家/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資深顧問/講師 吳政哲

後疫情時代的學習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不浪費一個好危機,趁機彎道加速,除了線上平台推出的非同步線上課程之外,同步學習的直播教學也雨後春筍般陸續開展。

每個工具都有其優缺點,都有其應用的擅場,我們需要做的是善用工具的優勢、避開劣勢。

線上課程也是如此,的確有其限制,但它的優點與特質也不是實體課程所能比擬。 企業應該思考如何應用開放式線上學習與線上教學的優勢,打開學習的邊界,跨出傳統實體課程的學習經驗! 絕對不要只是把實體課程搬到線上,然後再來怪罪線上課程做不到實體課程的效果!

線上課程設計的關鍵思維

線上課程的設計特別需要注意兩個面向:『主動學習』&『連結參與』。

首先,先來談談『主動學習』。

就像線上電玩,玩家不也都在各自空間,透過螢幕過關斬將,有誰聽過線上電玩讓人沒動力參與?

當然,要把線上課程製作得像線上電玩,需要投入的資源不是一般企業所能負擔,但我們可以擷取電玩如何刺激參與的元素,用在線上課程中來提升學習的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促發主動學習

Deci 和Ryan 提出了內在動機的自決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所謂內在動機的提升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來思考,似乎也能用於線上課程設計的參考:

  1. 勝任感( competence ):學習需要由淺入深,隨著學員能力的漸次成熟,就能慢慢提升自信,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課程設計需要化整為零,將學習拆解成循序漸進好消化的知識點,也因此過去實體課程的結構設計需要重新檢驗!
  2. 自主性( Autonomy ):學習是自發性參與,是自己可以決定。 因此,課程設計中只要是學員可以自己做的,無論是課程的前中後,都可以放手讓學員完成自學,包含:搜集、閱讀、討論、彙整、反思、總結,而這些不一定非得透過同步教學才能完成。
  3. 歸屬性( Relatedness ):學習需要所屬群體的支持與理解,著重人際互動的質量。 因此,課程設計可以透過建立社群與分工協作,透過投入與反饋的閉環,促進學習團體的凝聚力,借力使力讓教學相長。

當學員提升了學習參與的內在動機,調動積極性,學習將事半功倍,講師只要身退方能功成!

連結參與提升投入度

再者,來談談連結參與。這包含:

  1. 老師與學生的連結:老師對學生的處處在乎與用心,每個小細節都很重要,你把課程當回事,學生才會把學習當回事! 而且老師的教學底線要很清楚,留意每個學員不經意的動作,提醒並管理會影響團隊動力的小細節與小習慣,減少不必要的亂流,可以加速團體的學習氛圍形成。
  2. 學生跟課程的連結:課前就可以開始跟主題連結,透過講義、文章、影片、網路資料等,讓學員從接觸到反思到提問到互相回饋。 課後也可以延伸應用,讓學生跟課程的連結轉換為與工作的連結。
  3. 學生跟學生的連結:讓大家依照意願、能力與經驗,自願出來對彼此產生價值。 當然講師可以在過程中多所觀察,做到因材施教與知人善任,創造一個讓學員可以截長補短的共學機制與氛圍,形塑一個可以建設性衝突的環境。

當學員提升了連結參與的程度,團隊動力會自然形成,講師可以借力使力不費力,學生也會覺得輕鬆與專注!

 線上學習平台架設的新思維

要能做到線上教學的『主動學習&連結參與』,不太可能直接把舊有的實體課程原封不動搬上學習平台,或加上數位工具就順利轉換成功,課程設計幾乎需要打掉重來。 而且需要企業、人資、講師甚至管顧通力合作,才可能重新設定學習的循環,發揮線上教學真正的效益

期待接下來無論疫情是否退散,線上或實體課程,都是學習成長的契機!

作者介紹

內部講師培訓專家/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資深顧問/講師 吳政哲

吳政哲(Roger)老師,現任康士藤資深顧問,在人資領域將近15年管理實務經驗,在內部講師訓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授課產業涵蓋科技業、製造業、服務業、媒體業等。Roger老師在教練引導手法和課程結構設計方面深有心得,專精於TTT課程優化培訓、中初階主管發展與培訓、新世代部屬互動與指導、團隊建構與組織文化落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