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鼓勵自己「秉持初衷」需要不斷練習與行動

撰文◎團隊建構文化落實專家/康士藤副總經理/資深顧問/講師 楊恭茂

筆者經常可以在團隊培訓中看見少數成員對於訓練參與這件事非常木然與無奈,尤其體驗式培訓非常需要學員的投入與參與,才能在過程中激盪出火花。少了某些學員的參與,雖不致讓訓練過程走調,但總是在細微處影響團隊動能的展現。面對這樣的學員,如果連在這樣輕鬆互動的場合都無心參與,甚至帶著「厭世感」處於團隊之中,我們也可推論在工作中其狀態也不會相差太遠。由於團隊訓練主軸通常不在處理單一成員的狀態問題(除非這位成員是重要角色或是已經對團隊產生負面影響,才會選擇介入),如果遇到這樣的成員,經過訓練過程的努力仍無法拉回其狀態的話,我們只能抱著遺憾與憐憫之心看待,畢竟要這樣每天持著面無表情、與世隔絕、對團隊事務漠不關心的心情過日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對於這樣的狀態,我們也許可以做一些事情,避免自己落入這樣的「陷阱」。職場中我認識許多前輩不斷對工作與周邊的夥伴抱持熱情,且對於工作任務總是躍躍欲試,遇到困難也不言苦且積極面對。曾經在一場公部門中階主管訓練中,與承辦的人資主管對話,她說來到這個單位發現大部分人壓力都很大,但本身工作對國家又非常重要,因此她總想著如何做一些事情來幫助這群人。因此她主動提出規劃、積極說服長官與同仁、面對對方抗拒時總總循循善誘。我好奇詢問這位已經工作近30年的前輩如何保持這樣一貫熱情與行動力,她很輕鬆的說「從踏進這個領域開始,我就認為這個工作就是在幫助人。他們這麼辛苦,總要有人做一些事幫助他們。」聽到這麼一句話,無形間我自己也被燃起心中的能量。這份初衷帶給自己的,不僅是在工作上找到價值與成就感,更是遇到難關時的最佳解藥,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身邊的人。如何讓這份初衷保持不滅且持續旺盛呢?我整理出幾項可行的作法:

  1. 自我覺察:在每一個當下都真誠反思自己的狀態,是開心?難過?憤怒?無奈?用第二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為何現在會出現這樣的狀態。試著把自己與情緒抽離,就能避免受到情緒的影響,甚至挖掘出自己最深層的期待、慾望與擔憂。然而,人性總是比較自我保護與自我感覺良好,要理性檢視自己有其難度,唯有藉著「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型,願意在他人面前自我揭露並真誠尋求他人的反饋,更能有效打開自己的「開放區域」。「覺察總是成長的開始」,唯有當我們看清自己當下的狀態,就能理出接下來該如何前進。
  2. 接納與同理自己:我們常說與人互動需要多一些「同理心」,其實與自己互動何嘗不是如此。有些人總是說討厭自己現在的樣子或狀態,結果反而讓自己更難脫離並形成惡性循環。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是一種「勇氣的展現」,因為要跨越擔憂、疑慮、恐懼等心理反應。有了接納,才可能產生同理,理解自己為何會陷入這樣的狀態,下次如果再碰到類似情況,如何避免再次掉入。
  3. 關注「可控因素」來保持行動力:生活中總是會面對許多不可控的無奈之事,但抱怨再多、疑慮再深,這些因素也不會被移除。唯一解法就是把焦點放在「可控因素」,透過持續的行動來找出機會之窗。有可能行動之後還是無所成,但想讓結果不同就必須嘗試不同的路徑,沒成效的行動就是在告訴我們「還有其他條路可走」。有個電燈發明家愛迪生的小故事,傳說他在發明過程中共歷經1,999次失敗,有人問他:「你是否還打算嘗試第兩千次失敗?」愛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敗,我只是發現哪些方法做不出電燈來而已。」
  4. 抱持好奇心與學習心與他人對話:人們總是對於一些經過辛苦努力後創造出來的成果而感動,就像是在看「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其中一個片段,當美國隊長被薩諾斯打的不成形時,他依然選擇爬身挺立且拉緊破碎的盾牌,這時後方陸續出現他的戰友,多麽令人激動!我們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素材,身邊許多人也都有這樣的不平凡故事可挖掘,當我們透過第一手的探訪與深究,會發現其實每個人在努力克服難題的當下是不自知的,他們只是很自然的去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追求的不是成功,只是一再地完成自己想做、該做的事情。

上述的幾項做法其實是需要透過不斷的行動與實踐,慢慢讓自己的初衷持續發揮影響力!有個問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現在的你,是你期許的自己嗎?現在的你,與五年前、十年前的你是同一人嗎?」其實「初衷」並不是什麼形而上的事情,而是在每日的生活中不斷「展現最真實的自己」。

 

楊恭茂

作者介绍

團隊建構文化落實專家/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資深顧問/講師 楊恭茂

現任康士藤資深顧問,從事體驗式培訓工作達10餘年,近年來頻繁往返兩岸為企業、政府機關協助團隊建立與領導力相關培訓,為兩岸知名體驗式培訓專家,擅長以體驗式培訓傳遞態度與觀念,專精於體驗式培訓揉合組織文化落實與團隊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