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人多,當真好辦事?

撰文◎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資深顧問/講師 林行宜

每個組織,都有既定的職位及專業分工。

當突發狀況出現時,若每個人都只專注在自己的分工框架內,就極有可能出現「漏球」的狀況。

此時,用人主管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漏球」的狀況,最直覺的反應,就是增加人手。由於所增加人手置入組織的方式,同樣是再畫一個分工的框框,但此種分工模式,仍難以避免「漏球」不再發生。於是,用人主管便不斷爭取更多的人手,試圖堵上所有意想外的事件,不再出現「漏球」的議題。

然而,增加人手,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試想,如果棒球比賽中,有人漏接了,處理方式,是增派一個人上場守備(假設棒球規則允許),相信要不了多久,內野區和外野區一定是人滿為患。更重要的是,若「堅守分工框架」的心態未變,難保不會出現,球依舊落在一堆球員中間的尷尬情況。

其實,避免漏球的方式,除了增加「人手」此一選項外,還得強調正確「信念」的建構。如果能在團隊中,建立「以贏球為己任」的信念,則每個球員都願意為了共同目標,也就是取得團隊的勝利,努力拓展自己的守備區域,才能避免漏球的機率,也就是增加獲勝的機會。

寓言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所談的,就是類似的概念。寺內只有一個和尚時,權責明確,寺內大小事,都由他一人包辦。寺內有兩位和尚,權責非你即我,工作分配起來,也相對容易。但三個和尚分起工來,就相對複雜多了。如果,三人信念專注在「不想吃虧」,中間那塊灰色地帶,便容易出包。相對地,若三位和尚的信念,都在「利他共好」,便能相互截長補短,主動補足缺漏,也就不會出現沒水喝的窘境。

另外,若從獎酬分配的概念來說,人一多,能分配獎金的分母基數變多。若貢獻度並未依人數增多而比例提升,則每人所能分配的餅,鐵定變少。因此,熟捻這個道理的團隊或主管,對於團隊是否增加人手一事,常常錙銖必較、仔細打算。有時,面對突發性、偶發性的工作需求,寧可團隊一同撐一把,也不願更多的低效率額外人力,分食掉原本自己努力耕耘所貢獻的成果。

主管在面對額外的工作任務,或是分工中的缺漏議題時,得小心不要陷入「人多,好辦事」的迷思中。雖然,人多勢眾,感覺團隊的陣容變大了,自己的權威感也增加了。然而,人數變多,也代表須為組織帶來更多的營收獲利,擔子與壓力也同步增加。

建議先精算人員負荷程度,再輔以「當責」心態的信念建構,才能讓組織獲致最大的效益,團隊中的個人,也才能獲得豐碩的獎酬成果。

作者介紹

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資深顧問/講師  林行宜

耕耘人力資源領域近二十年,協助企業建立人力資源體制、發展人才培育機制,擅長融合多元教材工具,客製符合企業需求之培訓模型,並轉化為學員容易吸收及應用的素材,提升學習效率及效益。此外,基於多年在選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諮商與輔導經驗,能依據主題引導及舉例,搭配兼具幽默與溫暖的授課風格,營造愉悅互動的學習氛圍,讓學員深刻感受具生命力的教學體驗,激發正向與持續的學習動能。擔任《經濟日報》「主管經」專欄作家,著有暢銷書《賈伯斯來應徵,你敢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