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好的團隊協作,能夠創造「拉平效應」!

撰文◎團隊建構文化落實專家/康士藤資深顧問 楊恭茂

  日前在閱讀一本書籍,書名為「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 The Culture Code: The Secrets of Hightly Successful Groups),書中介紹了幾項打造高效團隊的應用做法,相當不錯。但是,更吸引我的,是打開書本後的第一個組織行為實驗案例:一群幼兒園小朋友在實驗中勝過來自商學院的菁英學生!比賽項目是給參賽團隊若干條義大利麵、膠帶、一顆棉花糖,決定輸贏的標準就在於哪個團隊能在比賽時間內把那顆棉花糖用義大利麵條堆到最高。最後在幾個團隊中,出乎意料的,年紀最小的幼兒園團隊居然勝出!

  雖然我本人很好奇這個結果是真的嗎?然而,在康士藤過去的授課案例中,也曾出現類似的結果。有個挑戰活動「危機總動員」,目標是學員必須保護腳底下的墊片,所謂的保護就是不讓講師搶到沒人保護的墊片,一人一個墊片,但講師會在團隊中多放下一個墊片,所以學員必須發揮團隊協作,不斷的協調、移動,來確保墊片不會被講師搶佔。一但講師搶佔到空墊片,挑戰時間立即結束,因此時間越長也代表團隊績效越好。大多數團隊在前幾回合的挑戰中,通常成績不會超過10秒,經過幾回合的熟悉與練習後,能夠超過30秒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然而在我們過去的授課經驗中,挑戰時間曾經出現過56秒的紀錄,而且這個團隊不是一般的企業成員群體,而是數年前我們舉辦的兒童營隊中,由一群平均年紀10歲的小朋友所創造出來!上述的兩個案例,不約而同地就發生類似的結果,難道,小朋友的智商與戰力高於成人群體?

何謂「好的團隊協作」?

  上述兩個挑戰活動,非常考驗參與團隊的協作能力,如果談到「好的團隊協作」,我們大多會聯想到:具有清晰的目標、順暢的溝通、分工明確、成員的全力投入、迅速的問題解決等等。事實上,在團隊運作過程中,要發生上述所提的要素,實有相當高的難度!但若從我們第一段所提出的兩個案例,這兩個臨時組成的小朋友團隊,怎麼可能在短短的時間中就能發揮「好的團隊協作」?事實上,這兩群小朋友的確在短時間內幾乎發生了上述「好的團隊協作」所有的要素!

  1.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贏得比賽或創造更好的成績!
  2. 順暢的溝通:小朋友團隊的溝通非常直接,好就是好、錯就是錯、看到夥伴快搞砸會立刻提醒指正,不在乎會不會得罪人。
  3. 分工明確:小朋友的分工非常單純,就是看到什麼事需要做,就直接去做,而且即時回報狀況!
  4. 迅速的問題解決:若自己負責的區塊出問題,小朋友會立即求援,呼叫同伴幫助,不會猶豫。
  5. 成員的全力投入:小朋友很容易進入情境,玩得比誰都認真,他們當下的世界裡只有搞定這件事、贏得比賽!

那反觀其他大人的群體呢?難道沒有發生這些要素?

  1. 清晰的目標:參加挑戰的目標雖然單純,但事實上,大人的世界更在意做這件事對自己的好處是什麼?能夠提升我的聲譽與地位嗎?我會不會表現得太蠢?...因為這些種種考量,讓每個人對目標是否達成反而有不同考量。
  2. 順暢的溝通:這個要素大概是最能凸顯成人團隊遠不如小孩團隊。成人的溝通過於重視「溫良恭儉讓」,說與不說之間有更多不同的考量,說話委婉間接,讓成人團隊得花上數倍於小孩團隊的溝通時間,導致實際實行的時間過少。
  3. 分工明確:大人會透過討論產出比小朋友複雜萬倍的策略,也因為有策略,雖有明確的分工,但也導致灰色地帶出現時導致成員容易無所適從。這也凸顯出一個窘境:越明確且細膩的分工導致團隊越難產生協作行為。
  4. 迅速的問題解決:大人團隊遇到問題時,通常在檢討時過於受限「人際關係的包袱」,因此說話蜿蜒曲折,一旦有人站出來帶頭,通常就會壓地其餘人的聲量,導致問題無法被充分與全視角地討論與思考因應之道。
  5. 成員的全力投入:從前面四點的觀察來看,要讓這群成人能夠全力投入,難度很高!甚至會出現free rider與旁觀者,直接讓團隊戰力大打折扣。

如何讓我們的組織運作「更像個小朋友團隊」?「拉平效應」是關鍵!

  從上述在挑戰中所觀察的小孩與成人群體的差異,明明大人的學經歷最豐富、處事作為也最成熟,為何成績反而不如小孩群體?深究其關鍵,我們發現,成人群體容易被一種現象給困住,即心理學家所謂的「地位管理」(status management),亦即成員不斷思考自己在團隊格局中的定位:是誰在掌控、批評某人的想法有沒有關係?這裡的規則是什麼?這些個人思考導致大人們的互動表面上看起來流暢,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毫無效率、猶豫不決與暗中較勁的行為。反而小朋友的行動表面上看起來毫無章法,但他們不爭奪彼此的地位,而是並肩站立,精力充沛地一起做事。他們在發現問題與看到夥伴需要協助時立馬行動、豪不猶豫,並且帶著實驗與冒險的精神不斷嘗試,使其得以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在成人團隊的運作裡,非常容易發生「地位管理」效應,尤其把人分了管理位階、把績效分了高低、把目標分了層次、把事情分了部門...無可厚非,管理位階、績效高低、目標層次、部門分工皆是現代企業經營的核心,否則如何讓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做事、朝向同一個目標?但是當團隊運作遭遇「地位管理」的負面效應時,反而讓企業的經營更容易導向失效。因此我們得好好思考,如何盡量避免團隊發生這樣的失效。

  仔細觀察小朋友團隊的互動,他們其實在過程中出現了「拉平效應」(leveling effect)。「拉平效應」原是化學用語,為通過溶劑的作用,使不同強度的酸或鹼的液體顯示同等強度的效應。在團隊運作中產生「拉平效應」是什麼現象?團隊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成員不重視他們各自的頭銜、薪資福利和其他私人期待。每位成員真正在意的是他如何在過程中作出貢獻、為團隊創造好的績效,而不是那麼在意他可以從團隊績效中獲得什麼。因此,在好的團隊運作中,有助「拉平」每個人在團隊裡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在團隊重要的一份子,不管你正在做什麼工作,只要對團隊有幫助,都是重要的!這樣的「拉平效應」也讓團隊可以避免Lencioni博士在「跨越團隊協作的五大障礙」中所提到的「職場政治氛圍」:在決定如何說話和行動前,根據的是希望別人如何反應,而非心中真正的想法。這樣的狀況就是前述所提的「地位管理」現象,將對團隊的運作產生極大的負面衝擊!

  再用「拉平效應」來評估一開始我們所討論的「小朋友團隊」與「成人團隊」運作,即可發現「小朋友」團隊在運作過程中充分展現了「拉平效應」的紅利,少了人與人互動之間的憂慮,運作速度隨之提升,問題更快被解決,績效也容易越來越好!以此來反思我們所處的團隊中,現在有發生「拉平效應」嗎?還是我們正在為「地位管理」現象所困呢?

楊恭茂

作者介绍

團隊建構文化落實專家/康士藤資深顧問 楊恭茂

現任康士藤資深顧問,從事體驗式培訓工作達10餘年,近年來頻繁往返兩岸為企業、政府機關協助團隊建立與領導力相關培訓,為兩岸知名體驗式培訓專家,擅長以體驗式培訓傳遞態度與觀念,專精於體驗式培訓揉合組織文化落實與團隊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