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對症下藥,才能逐步改善團隊問題,建立有效的團隊

撰文◎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  楊恭茂

欲建立有效的團隊,必先找出團隊問題

「對症下藥」這句成語,筆者今年有非常深刻的感受。第一個案例是筆者去年五月第一次發作眩暈症,天旋地轉、嘔吐不止的症狀真的是「嚇死寶寶」,當時經過一個月的就醫調養後,以為痊癒了。殊不知今年六月又再次發作,而且頻率變成是一至兩週就發作一次,每天起床就像是拜拜時擲杯一樣,不知道是否會發作。透過朋友介紹看了三位醫師,始終不見好轉。後來再次找到去年看診的醫師,他直言說我去年根本還沒治療完成,前面幾次的就醫也沒有針對病根處置,醫師要求我須持續服藥三個月。果然在這樣的治療下,從七月底到現在就沒再復發。第二個案例是今年10月某天起床右肩膀疼痛難耐,甚至睡覺都會痛醒,吃止痛藥、看中醫針灸貼藥膏也沒能好轉。後在某堂課程中遇到一位當過中醫的主管,判斷我是急性發炎,要緊急止痛的話須使用含某個醫藥成分的消炎凝膠,當下立即請同事協助到藥局採買,當晚睡前塗沫,竟然就一覺到天亮,塗抹兩天後,痛感完全消除!

團隊建立出現的問題,根源通常不是問題本身

從上面的兩個案例可以看到,筆者身體在出現問題時,就醫過程都是先針對病症來下手,但沒解決根源問題,導致療效甚差。而筆者在擔任講師的生涯裡經常協助企業改善一些常見的團隊建立與衝突的問題。當團隊出現負面症狀時,通常已經是若干問題持續發生之後的結果,必須從每個成員的日常行為裡去找原因。例如筆者經常聽到HR的需求為:如何提升成員主動解決問題的態度,不要老是等待主管的指示來行動。但員工會出現這樣的態度問題到底是從哪裡來?課程中我們通常可以發現,發生上述問題的團隊,在筆者所設計的team building挑戰活動裡,可以看到主管是比較積極主動的行動者,甚至當講師描述完目標與規則之後,主管通常就不加思索開始進行規劃與指導,把所有方法與步驟都想了一遍,其他同仁只能乖乖配合。更有甚者,講師有時會邀請事前已有活動經驗的主管可以在一旁觀察同仁的行為,看看有哪些同仁是未來可以積極培養的潛力優秀人員;然而,當有些主管看到成員在挑戰裡的績效不佳時,就會忍不住直接跳下去主導與要求。從上述筆者的經驗裡就可以觀察出,員工會產生較為被動、等待指令的行為,有可能是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也不需要有什麼行動思考,因為主管通常已經設想周到,員工只要照著做即可。若要提升員工的積極度,勢必就要先解決主管過於習慣插手、凡是下指導棋的管理風格。

對症下藥需要團隊經營與協力

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對症下藥不是要解決有問題的主管或人員,而是需要團隊一起來面對與共創。

若團隊的問題是出現在某個主管或成員,要解決問題不僅僅是解決這位問題成員,而是需要團隊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團隊經營與協力是重要的,因為一個人的行為養成一定是有這樣的環境,才會讓這樣的行為可以持續展現甚至根深蒂固。要改變這樣的狀況,並不是直接跟問題成員溝通或要求他改善,而是必須從整體團隊氛圍開始調整起,進而促使這位問題成員開始願意自我反思他過去的行為是否對團隊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為了讓主管可以清楚看見其實他的員工也可以提出相當棒的想法,通常在一兩個team building活動挑戰引發團隊動能之後,開始把實務議題帶入課程中,筆者就常運用「團隊關鍵目標表」的對話討論架構,邀請團隊成員針對公司關心的議題來進行討論、並產出可能的行動方案。通常在各小組發表完各自的成果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老闆、單位主管回饋說他們過去很少看到團隊可以對這些議題進行這麼深入的討論,儘管有些想法不是很成熟,但他們也觀察到許多跳出框架的想法與建議,更棒的是他們發現其實員工是很關心這些組織議題,只是平常沒有機會可以提出與交流。

透過team building活動,相互看見,養成不一 樣的團隊氛圍,創造持久的改變

團隊症狀要改善,需要行為的持續展現,無法立竿見影

因此,透過這樣「相互看見」的過程,引發了主管與成員各自正向的行為展現,就主管而言,他看見了團隊成員積極主動、腦力激盪來思考行動方案的正向行為;而員工也看見主管願意創造機會讓大家提出想法、參與改善團隊現狀的過程。這樣的正向互動若能持續展現在後續工作上,將會逐步養成不一樣的團隊氛圍。這樣的過程需要時間,更需要公司的重視,同時主管也願意「以身作則」積極帶頭調整自己的慣性行為。當下的訓練雖然只是一次性,但過程中產生的覺察與團隊行為,卻是可以持續帶入工作場域裡,創造真正持久的改變。

楊恭茂老師

楊恭茂(Eric老師曾於公務機關與民營企業任職,後從事體驗式培訓工作達10餘年,近年更頻繁往返兩岸為企業、政府機關協助團隊建立與領導力相關培訓。楊老師擅長以體驗式培訓帶領學員體會心態面、觀念面的衝擊,進而落實於行為面。授課風格幽默詼諧 卻又能兼具力量,於課程引導討論時,則透過有系統的結構式問句,帶領學員反思自身與團隊如何能更為精進,且能有效的將體驗式培訓所傳遞的態度與觀念,確實導引落地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