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人資工作說明書開箱文:招募篇

人資工作

想當初….(咳咳)…對,這是一篇「想當初」的人資工作開箱文。

雖然有點年代…(喂~)..,但要介紹一項職業的工作內容,尤其是辛酸血淚,你不覺得聽聽有點資歷又還在這個專業領域行走相關江湖的人聊,比較有意思嗎?從人資所畢業生、求職應徵者、擁有數張人資證照、招募面試主管,到招募面談講師、招募面談顧問,這一路走來,我相信,這篇文章能提供給有打算要入「人資」這行的青年才俊美女一些真實觀點進行思考。

喜歡「人」就適合「人資」工作?–請先了解人資工作說明書

「為什麼想應徵人資工作?」我問應徵者。

若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新鮮人,很常聽到的答案是:「因為我喜歡『人』…(而非文書作業或面對電腦)..」、「因為我喜歡跟『人』接觸的工作」…

不瞞你說,聽到這種答案,我通常是默默的倒抽一口氣(臉上當然記得掛著招募專業的溫暖笑容),接著問下一題:「跟『人』接觸的工作有很多,先撇開專業證照要求的職類,服務業、社工、門店銷售…也都是需要大量跟『人』接觸的工作類別,

但是,

你為什麼想選擇人資?

你知道人資工作的說明書嗎?

你知道人資需要具備那些特質嗎?

人資工作起手式「行政庶務打雜」–人資甘苦談

我的人資生涯,是從招募部門開啟的。報到的第一天,無例外,我的師傅笑咪咪地把公司的規章制度厚厚一疊放我桌上(是,那年代公司規章制度是紙本的。密密麻麻的白紙黑字,其實比盯著螢幕讀條文更保護眼睛,現在挺懷念呢!),然後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告訴我:「慢慢看,有問題要問喔!」。

雖然我是本科畢業生,但在研究所時期主攻訓練發展( T&D ),招募相關領域的細節其實不熟。所以接下來兩週,我都在熟習勞動法規跟公司各項差勤(工時、休假、加班)及獎酬(本薪、津貼、補助、福利)相關的招募背景知識,兼做人資大部門雜務。

就算頂著人資所畢業生的光環(感謝所上眾多學長姐打造的名聲),打雜類的文書工作仍舊是我擔任招募專員時期的最大宗工作項目。尤其遇到杜鵑花開的校園徵才季節,從參展前的印製現場傳單、準備展場器材、文具備品、贈品,安排校徵人員名單、交通、飲食,到參展當天的現場管理…這時候絕對需要展現高度無微不至的庶務能力(專業用語;行政專家)。台大的校園徵才幾乎都是每年第一場,第一場校徵開跑的同時,也宣告接下來大約有6~7週,是很難週末休假的。

「主面試官」初體驗心得

第一次以主面試官身分坐在應徵者對面,約莫是離開校園投入職場的一年左右(在單槍匹馬上場面對應徵者前,我已經被師傅帶在身邊,「影子學習」培訓三個月)。

我記得,我跟應徵者一樣緊張。好在,畢竟是硬底子專業訓練出身,上場前我也認真閱讀履歷、事先整理提問,甚至一人分飾雙角,自問自答在家裡預先進行排演。

第一場以主面試官身分進行的面談非常順利。後續面談關卡的用人單位主管就著我的面談紀錄,避開了可能的重複問題,也續追釐清了一些人資單位提醒須留意的部分。

HR 特質

人資工作的領域,以功能區分的話不外乎選、訓、用、留、展,更精緻分工的公司,會再細分出員工關懷(ER),甚至是人資系統(HRIS)。

在「選」,也就是「招募」的工作中,跟人的接觸一定有,而且是人資部門所有工作中會接觸到最多外部人員的單位,所以親和力、人際敏感度、情商智慧(EQ),是成功從事招募工作一定必須具備的「必要條件」。

除此之外,跟其他的傳統認定的內勤行政類別工作相較,人資招募專業度、細心、耐心、謹慎、基本法規熟悉度、職業道德(招募過程需跟應徵者了解一些工作經歷或個人狀況)更是高度要求的基本條件。

人資是公司的公關形象代表

時至今日,招募當然不能僅限於以往的傳統角色。自媒體盛行的年代,每一位會代表公司接觸到外部應徵者的招募從業人員,都應當以公司公關形象代表的高度要求自己。不論這位應徵者是否被你決定錄取,應徵面談結束,應徵者離開面談室的時候,他/她對貴公司的企業形象其實已經形成。

再更往上一個層次,招募工作不是只有篩選履歷、安排面談、執行面談而已。招募的工作價值之於公司整體,在於:

  1. 配合短中長期策略,發展人力佈局。

招募單位是否能結合公司短、中、長期的策略,發展出相對應的人力佈局計畫?

  1. 衡量各部門人力需求,給予專業建議。

有沒有足夠的人資能力,可以在公司各部門提出人力需求預算時,給得出哪個部門的員額該增、該刪、該凍、或該補的專業建議?

  1. 結合營運計畫與策略佈局。

這樣的建議,跟公司接下來的策略佈局或營運計畫,是如何結合?

能做到這一層次的話,招募就能擺脫被傳統定義為後勤行政類的角色,晉升為公司真正的策略伙伴之一。招募領域的可發揮空間其實無限寬廣。

作者介紹

績效與目標管理專家/康士藤管顧副總經理/康士藤管顧資深顧問/講師 林惠雯

現任康士藤資深顧問,畢業自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曾任職於ING安泰人壽、蔚華科技、漢民科技人資主管,專精於目標管理與績效制度、績效回饋面談、人才招募、人才培育等主題,長期擔任企業內訓講師及顧問,並輔導多家知名企業,具備十多年的人力資源實務經驗。